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优秀15篇)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一篇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二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也在逐渐增大,因此人们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不仅可以为企业提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就实现我国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优化企业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问题;对策

财务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根本,同时又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财务会计目标进行明确,才能够更好的建立会计实务与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由于国有企业并不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特殊性企业,所以其必须密切监督财务会计行为与活动运行程序,进而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持久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决定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它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开端,同时又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契合点。

因此,针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不容小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呈上升趋势,通过不断与国际化社会的互动,我国经济已然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2011年所倡导的经济转型,使得中国企业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步伐,而这一发展方式的改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现象,一些经济弊端由此形成,因此,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内部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升级结构,为满足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建立强大的会计体系,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同时为广大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中的投资者、供应商、客户、职工以及相关人员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极其重要。

一、财务会计目标概述

目前,我国对于财务会计目标这一问题的探讨并未放松,在1969年美国财务会计学会曾发表了《基本财务会计理论说明》这一政策,因此,财务会计被定义为一个固定的信息系统。而这一信息系统的落实主要是明确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企业带来实用型的信息且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所产生的信息系统。而我们所说的信息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需求,从而使这个信息系统达到真正的决策效果。十八世纪时期,国外对财务会计目标多数是以围绕决策和价值进行定义的,针对这一理论也产生了两大派系,既“决策有用学派”以及“受托责任学派”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三篇

写论文需要附上参考文献。那么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呢?可参考的文献又有哪些呢?请看下文。

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

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

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

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

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xxx、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

2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

2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四篇

[1] 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 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4] 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5] 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6] 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7] 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8] 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9] xxx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10] 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五篇

[1] 李秀柱.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华章. 20xx(18)

[2] 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 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 会计研究. 20xx(06)

[3] 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 中国商贸. 20xx(05)

[4] 秦高翔.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01)

[5] 汤伟.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 20xx(07)

[6] 杨月娟,黄迈.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 20xx(13)

[7] 李玉丰,王爱群.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 长春大学学报. 20xx(05)

[8] 曾雪云. 会计管理活动论的理论涵义——回顾、重述与展望[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xx(06)

[9] 佟成生,潘飞,吴俊.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 会计研究. 20xx(05)

[10] 王扬. 财务会计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xx(02)

[11] 程艳.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 财会研究. 20xx(02)

[12] 董必荣. 企业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11)

[13] 张琼.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xx(10)

[14] 朱朝晖,宋洁.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流程构建[J]. 财会通讯. 20xx(20)

[15] 黄申. 再论财务会计本质[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xx(03)

[16] 刘常青. 会计控制系统论的形成与发展--杨时展教授和郭道扬教授学术贡献的共同结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xx(02)

[17]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18] 李翔,林树. 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市场识别--来自中国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 20xx(07)

[19] 商思争. 作为记录的会计: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证明[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11)

[20] 明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 西南金融. 20xx(11)

[21] 李琳.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宜融合[J]. 中国农业会计. 20xx(09)

[22] 刘亚铮,蒋振威. 论ERP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的影响[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xx(04)

[23] 冯雪莲,汤小青. 传统的预算、改善的预算与超预算的协调功能[J]. 管理世界. 20xx(08)

[24] 余恕莲,吴革. 管理会计的本质、边界及发展[J]. 经济管理. 20xx(06)

[25] 李翔,冯峥. 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 会计研究. 20xx(03)

[26] 陆建桥,隋春平. 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历史观察与深层思考--《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述评[J]. 财会通讯. 20xx(12)

[27]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平.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下)[J]. 财会通讯. 20xx(11)

[28] 井尻雄士,陆建桥,隋春平.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上)[J]. 财会通讯. 20xx(10)

[29] 王勇志. 中美财务会计本质观的比较与评价[J]. 科技创业月刊. 20xx(08)

[30] 杨珊华. 经济利益论:财务会计本质的再认识[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6)

[31] 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 管理世界. 20xx(04)

[32]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xx(01)

[33] 葛家澍,杜兴强. 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 财会通讯. 20xx(10)

[34] 刘运国. 论管理会计定义的变迁[J]. 内蒙古财会. 20xx(07)

[35] 葛家澍.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 会计研究. 20xx(03)

[36] 徐玉德,党英,卜会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xx(12)

[37] 于增彪,梁文涛. 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 会计研究. 20xx(03)

[38] 鲍芳,王志庆,王耕,干频,高文庆. 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模型初探[J]. 财会通讯. 20xx(02)

[39]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xx(01)

[40] 胡玉明.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05)

篇二: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0xx(10)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20xx(34)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xx年[J]. 会计研究. 20xx(09)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4)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xx(22)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xx(02)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xx(01)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20xx(27)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20xx(07)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xx(05)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20xx(04)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20xx(05)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20xx(02)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xx(01)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xx(01)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8)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20xx(08)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xx(02)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xx(01)

[21] 王斌.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 会计研究. 1999(11)

[22] 余绪缨. 再论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J]. 财会通讯. 1999(06)

[23] 余绪缨. 论管理会计的技术观与社会文化观[J]. 财会月刊. 1998(07)

[24] 何建平.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透视[J]. 会计研究. 1997(06)

[25] 孟焰. 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J]. 会计研究. 1997(03)

[26]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 财会通讯. 1992(04)

[27] 孟焰. 试论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1(03)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六篇

[1]陈丽蓉,牛艺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20):67-70.

[2]董卉娜,朱志雄.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1):114-124.

[3]林炳华,吴迪.试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9:109-112.

[4]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2):16-24.

[5]韩道琴,袁晓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国际比较及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1(02):60-66.

[6]李补喜,王平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01):87-95.

[7]悦慧萍.审计委员会设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3):28-32.

[8]彭有桂,杨青.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来自财务重述的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2):82-85.

[9]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02):4-12.

[10]苏金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J].新会计,2014,01:9-11.

[11]宋文阁,荣华旭.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64-68.

[12]王艺霖,刘玉廷,王爱群.影响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04):91-94.

[13]唐跃军.审计委员会治理与审计意见[J].金融研究,2008(01):148-162.

[14]侯增辉,朱颐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问题及分析--以深市133家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4(;08;):46-48.

[15]刘彬.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1):39-47.

[16]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3):35-43.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七篇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宄,2000(5):2-8.

[2]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宄,2007 (10): 53-60.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宄新视野[J].会计研宄,2005(07): 49-54+97.

[4]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一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宄[J].会计研究,2009 (2): 45-52.

[5]刘志梧,许良虎.内部控制概念口径分析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2 (04): 52-53.

[6]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172-173.

[7]李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2): 176-178.

[8]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 (19): 23-25.

[9]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宄,2005(02):85-88.

[10]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宄[A].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 13.

[1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J].会计研宄,2008(9): 88-91.

[12]张玉珍.对中美两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0(1):89-91.

[13]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改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7)79-85.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八篇

摘要:

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一个重要职位,税务的核算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税务核算在企业事务中尤为重要。目前的企业会计制度必须要深度研究涉税事项,保证企业的合法运营。为了企业能够快速、平稳、合理的运营,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的研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探讨,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

企业;会计制度;涉水事项

研究前言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新理论规章制度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点任务,税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进项详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

企业在核算税务的时候必须遵守会计制度的要求。税务核算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国家财政交拨款核算、与合作单位资金来往核算。现在《企业会计制度》里面规定的核算原则部分与现行的税务制度不一致。

会计假设和税务制度

会计假设有四方面内容:货币计量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主体的假设。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依据会计主体在当会计过程中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税法范围内的开支后,按其净比例计算所征收。但是承包人是按承包期间纳税,会计期间和承包期间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会计方法和税务制度

复式记账是会计的一种方法,依据此方法,所有经济状况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因素的改变。由于资产交易和收益交易的处理方法不同,并且在制定税法时没有考虑复式记账的原理,导致税务结果不同。

会计政策与税务制度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是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采纳的会计具体处理方法。新的制度给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多,选择空间变大。

二、会计实务与税务制度

捐赠支出

依据制度规定。捐赠的支出部分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范围。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在公益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金额3%之中的范围,准予扣除;非公益性质的捐款和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则不可以在扣税之前扣除。

罚款支

依据制度规定,企业的罚教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部分。依据税法,违背经营的金额和被没收财物的金额,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

或有事项

会计制度规定,或有事项是企业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严谨确认或有事项,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确认或有负债,而不会确认或有收益。企业一旦确认,就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减少了国家税收。

三、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般,因为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不同带来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因为税法和会计制度不一致,或者税法的更改落后于制度的改革等情况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②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而且难以解决。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或有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负债,而企业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规定可做可不做的事,就难以仲裁。③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但是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比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定企业的核算方法,但是企业一旦确定就不得再随意更改。在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的发展力量。但是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核算的权益不一致的时,进行纳税调整就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四、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①企业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见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从长远角度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指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该在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原则下尽量和税法保持一致。②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一样,两者在会计处理的差异上并不会消除,因而调整纳税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进行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和税法相隔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原则将没有办法贯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必须要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认真的分析研究,因此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然而企业的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方法、政策等与税务制度中的原则、方法、政策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运营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税务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佳。企业的会计制度的涉税事项关系重大,因此,在企业建立会计制度中,必须要着重对涉税事项进行考虑,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波.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3]滕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与协调[D].厦门大学,2009.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九篇

摘要:

会计制度质量的高低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财务报告的稳健型主要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但有时会忽视了文化及准则差异。本文基于制度建设视角,对会计制度变迁与稳健性进行深入剖析,着重分析我国需要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原因。强化会计稳健性的外在原因包括监管盈余和评价制度,但究其根本,则是将稳健性作为改善企业盈余质量的机制以加强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会计制度;会计稳健性

会计工作历来崇尚稳健性原则,要求对坏消息的报告要比好消息更为及时与充分,为充分确定商业环境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运用不同的可证实标准对收益和费用进行确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应对转轨时期与国际趋同的双重压力,会计制度必须得以变迁,而稳健性是改革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政府“有形的手”的作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协同证券市场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大面积改革以及国际轨道的趋同效应共同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会计稳健性研究现状

(一)早期关于稳健性的规范研究结论不一

Basu系统回顾了早期使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认为应立足于稳健性的代表——存货成本与市值孰低来进行分析,然后在逐步拓展到稳健性的一般原则。但是,对于规范研究,学术界的结论并非一致。批判者认为,由稳健性引起的确认损失与利润的不一致,将会导致当期损益的高估,最终使得未来利润会被高估。但支持者又持相反观念,如xxx认为应当把一项支出予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其决定因素应是稳健性而非使其更为精确。中立者则认为,会计稳健性由于会计的谨慎性与其流行方式而存在,但是,会计从业人员须使用每一时点适当的分配收益与费用来解析稳健性,不能因为曾经恰当的稳健性而对目前的报表进行错报,最终误导了报表使用者。

(二)近期稳健性研究的发展:视角与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充实。早期关于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有Ball在1972年做出的会计方法的激进与否是否将误导投资者决策的研究。Basu在2009年提出,自美国著名学术专家Lev在1993年倡导对稳健性的研究后,致使了90年代以来对其更为深入和广泛性的研究。Watts(1993)针对会计稳健性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指导,归纳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3个因素:法律、契约、以及政府管制。随后,1995年和1997年Basu又提出了关于稳健性的计量模型,认为会计稳健性的衡量标准可以运用盈余不对称及时性,自此以后,大批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开始涌现出来。

二、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

(一)基于制度安排视角

在我国,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会对财务进行过度包装,国有企业在改制后也存在着大股东“掏空”行为,这些现象会致使企业的业绩在上市后会明显下滑。可以看出,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浓厚的高估盈余的要求。审计独立性的欠缺以及与上市公司的串通促使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参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现象。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我国的会计准则加深了对对盈余稳健性的重视程度。比如,对本属于资本化对支出直接进行费用化,缩短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年限,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全面计提,同时对于一些应记入利润表的项目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与此相对应的,监管机构也完善了对盈余信息使用时的监管。比如,对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原则,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钱净利润孰低为标准。尽管这些原则的`加强与改善降低了对盈余高估的可能性,优化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同时,以上原则的运用必然会因交易和事项不能如实地通过会计信息反映而歪曲了财务报告,最终会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目前,证券发行与监管制度已经逐步削弱对盈余信息的依赖程度,这将使通过加强会计稳健性来服务资本市场的做法也被削弱。

(二)基于财务报告质量视角

纵使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对会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确认会计信息质量时,最重要的指标依然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要为报表使用者所使用,必须满足相关与可靠的标准,往往这很难周全,可靠性的提高可能会降低相关性,反之亦然。而财务报告质量取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制衡,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其改变,并且最终也受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控制。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确认与摊销程序在应计会计制度下会导致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内在不确定性存在严重的可能性,并且,在管理者的估计与判断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许会受到影响。同时,以往的财务报告只披露成本信息,但现在开始转变为在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价值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提高会计相关性要求,必须要对会计准则加速确认不完全交易。然而,当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无法可靠取得时,应当在管理层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根据其判断与估计,对经济业务要求报告的数字进行确认。但是,在这种做法中如果控制不好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对数据存在可以的高估和低谷,计量存在误差,会引起未来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假设。这种误差若大批量发生,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势必也会削弱其相关性。一方面,会计计量无法避免的内在局限性以及目前财务报告的发展,使得管理层的判断成为企业财务报告与其它交易事项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另一方面,这种判断权若使用不好,引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加之与投资者与身俱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使得管理层对报表进行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基于目前的各种制度安排,如激励契约、债务契约、业绩考核、薪酬体系、以及监管体系等,都是以业绩指标为导向,这就对激励效应实现了更高的反馈,为管理层盈余操纵提供了借口。尽管对会计信息的正式契约还处于缺乏阶段,不对称的损失函数也使得管理者存在动机利用个人信息操纵财务业绩预股票价格,目的就是将股东的利益转移给自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在年会上做出演讲报告,明确主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符合全球投资者利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承诺”。他提出,准则是否能为投资者的利益而拟定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安然事件的东窗事发,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浮上水面,究其本质,发现财务报告质量的损害是由于对信息可靠性的忽视而引起,这一现象打破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使得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而外部投资者的关注点,开始逐步发展为自身利益的保护,而非以往的财报信息的相关性。目前,财务报告和投资者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对激进会计造成显著错报的识别能力。针对报表使用者需求的不同,制定准则的相关机构需要对会计准则审时度势,定期重新审视准则,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迎战会计内在局限性与财务报告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总之,会计稳健性原则对改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我国需要不断强化稳健性原则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国际会计准则长期以来要求全面贯彻会计稳健性的内在原因。

三、总结

我国会计准则在适应国际轨道的进程中,不能忘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目前,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还是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实证模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稳健性与企业治理、盈余管理等变量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会计稳健性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的剖析。如此,稳健性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理解其属性,在稳健性制度从非正式化向正式化演变的过程中完善其运行机制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制度属性与运行机制完美契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伟.会计稳健性——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J].企业研究,2008,03:71-73.

[2]刘珊珊.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王磊.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3.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篇

[1] 郝剑,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J],交通财会,2014-04-05。

[2] 李顶、谢道键,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中的收益权定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4-04-20。

[3] 张大威、陈恩、陈文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06-10。

[4]李晓洁,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01-01。

[5] 王英杰,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浅析[J],时代金融,2014-02-28。

[6] 石培荣,交通投融资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及发展策略[J],金融市场研究,2014-02-25。

[7] 刘俊丽,基于供求博弈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宏观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18。

[8] 张艳,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道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02-01。

[9] 王春花,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各模式优缺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23。

[10]于然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结构与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2-23。

[11]曾庆勇,浅议高速公路投融资机制创新[J],现代商业,2014-01-18。

[12]徐义明,增强高速公路投融资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J],交通财会,2014-02-05。

[13]张海霞、傅晓冬,中美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对比及启示[J],中国物价,2014-04-15。

[14]侯光明、江燕、孔德成、张旭,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26。

[15]张伟,论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管理的实践问题及优化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23。

[16]陈嘉仁,浅析高速公路建设筹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08。

[17]王玉满,浅议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融资上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25。

[18]田朋,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融资结构研究[J],交通财会,2013-10-05。

[19]唐波,高速公路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路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3-10。

[20]孙振华,杭绍台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探讨 [J],交通科技,2012-10-10。

[21]程晓慧,资产证券化应用于贵州高速公路融资的研究[J],交通科技,2010-08-28。

[22]彭欢宇,湘环公司高速公路收费权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设计[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3]刘浩,常梅高速公路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4]何海杰,资产证券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Alfredo Pereira, Jorge the effects of on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USA[J].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2,11(03):165-170.

[26]John S. Miller, Lester A. Hoe, David B. policies influence regional growth? [J]. 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 2009, 43(03):165-176.

[27]Vlcek William. Byways and expressways of direct investment: Chinaand the offshore word[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 ChinaAktuell,2010,39(04):111-142.

[28]Ilham Riachi, Armin of corporateasset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3, , .

[29]Guixia Guo, Ho-Mou Wu. A study on risk retention regulation in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2014.

[30]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EB],2014-11-19

[31]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EB],2014-11-19

[32]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指引[EB],2014-11-19

[3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EB],2014-11-26

[34]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2014 年修订)[EB],2014-12-1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一篇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F].北京冲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王运传.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25.

[3]吴澄澄.试论金融资产的分类[J].业务技术,2009,6

[4]宣和.理解金融资产分类:四分类是如何出现的[J].金融会计,2006,1.

[5]陈敏、罗艳清、刘颖莎.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分类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调查统计数据[J].会计研究,2008,8.

[6]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寺艮告[R].中国农业会计,2008,8:25-30.

[4]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2002[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8]莫春兰.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8,4.

[9]孙红梅、胡安琴.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其会计处理差异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

[10]陈秧秧.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兼论公允价值属性的应用[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7.

[11]陈春艳.会计准则变迁、会计信息质量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D].2013.武汉大学.

[12]朱品.市场化改革与相对业绩评价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南京大学.2011.

[13]孙海静,李君训,武佼佼.相对业绩评价在经理人薪酬中的应用研究[J].新会计.2012.(09):9-10.

[14]杨继东.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证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5]胡亚权,周宏.高管薪酬、公司成长性水平与相对业绩评价--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05):22-28,93.

[16]王棣华.浅析高管业绩评价(上)[N]财会信报,2013-05-13(C05).

[17]陈春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和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招.2014.(05):91-100.

[18]潘妙丽,肖泽忠,蒋义宏.强制执行IFRS之实证研究综述[J].中国会计评论.2008.(04):351-368.

[19]王剑.基于中国企业的相对业绩评价应用调查[J].商业研究.2011.(07):74-78.

[20]肖继辉.相对业绩评价理论模型和实证文献的述评[J].经济管理.2005.(08)45-49.

[21]朱品.市场化改革与相对业绩评价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南京大学.2011.

[22]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穗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79-87.

[23]高雷,宋顺林.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2000-2004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3:134-143.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二篇

[1] 宋雪婷,安鹏. 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2)

[2] 丁红燕. 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 丁红霞,丁红燕. 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 商业会计. 2012(24)

[4] 魏梦莹. 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 资本市场. 2012(10)

[5] 唐曦. 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6)

[6] 朱清贞,严丽娟.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会计之友. 2012(16)

[7] 孙毓璘. 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 财会通讯. 2012(13)

[8] 李涛. 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 财会研究. 2012(06)

[9] 金蕊. 论审计失败[J]. 现代会计. 2011(06)

[10] 李平,王晓敏.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 经营与管理. 2011(09)

[11] 张博亚. 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财务与会计. 2011(09)

[12] 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 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 中国农业会计. 2011(03)

[13] 赖丽娜.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13)

[14] 张洪高.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02)

[15] 陈志强. 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 审计月刊. 2006(13)

[16] 高明华,袁清波.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财会研究. 2005(03)

[17] 李若山,周勤业. 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 审计研究. 2003(04)

[18] 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 论审计失败[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07)

[19] xxx林,温天璟. 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 山东审计. 2002(05)

[20] 孙一秀. 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 中国审计. 2002(05)

[21] 李爽,吴溪. 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02(02)

[22] 侯海燕. 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 财会通讯. 2001(11)

[23] 温天璟,程珏. 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9(03)

[24] 秦荣生.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 注册会计师通讯. 1999(04)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三篇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本文围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介绍了两者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分析了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控制,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不少企业在管理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常常致使企业日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困境。早在2006年,xxx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的制定对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长效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关系也难以理顺,制约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效率。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它要求企业以尽量低的成本来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者以专业控制作为管理基础,依靠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通过流程的形式来直观地表达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系列管理规范,以此来确保企业实现有效管理、防范风险。对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实际的管理运营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都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区别,目标、作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及时识别和发现企业风险,并防止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是通过规范化操作,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事中及事后控制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施。风险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将机会风险作为资源加以转化利用,并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强调企业的遵循性控制活动,防范管理层的决策风险。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组成要素上有着较大的重合,都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假若企业风险不能够有效规避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就难以保障。同时,不管是企业风险管理还是企业内部控制,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施的主体上两者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也是一直的。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内部控制的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协调一致性。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四篇

[1] 宋雪婷,安鹏. 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2)

[2] 丁红燕. 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 丁红霞,丁红燕. 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 商业会计. 2012(24)

[4] 魏梦莹. 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 资本市场. 2012(10)

[5] 唐曦. 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6)

[6] 朱清贞,严丽娟.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会计之友. 2012(16)

[7] 孙毓璘. 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 财会通讯. 2012(13)

[8] 李涛. 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 财会研究. 2012(06)

[9] 金蕊. 论审计失败[J]. 现代会计. 2011(06)

[10] 李平,王晓敏.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 经营与管理. 2011(09)

[11] 张博亚. 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财务与会计. 2011(09)

[12] 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 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 中国农业会计. 2011(03)

[13] 赖丽娜.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13)

[14] 张洪高.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7(02)

[15] 陈志强. 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 审计月刊. 2006(13)

[16] 高明华,袁清波.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财会研究. 2005(03)

[17] 李若山,周勤业. 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 审计研究. 2003(04)

[18] 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 论审计失败[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2(07)

[19] xxx林,温天璟. 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 山东审计. 2002(05)

[20] 孙一秀. 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 中国审计. 2002(05)

[21] 李爽,吴溪. 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02(02)

[22] 侯海燕. 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 财会通讯. 2001(11)

[23] 温天璟,程珏. 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 1999(03)

[24] 秦荣生.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 注册会计师通讯. 1999(04)

会计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第十五篇

[1]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2]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经营控制与管理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3]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胡国强,刘小虎,柏思萍.先进制造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构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林燕华.精益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管理方略,2013(3)

[6]罗文兵,邓明君.论精益运营模式下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3)

[7]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周瑜.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9]魏士银.制造业成本控制方法和实施的探索—基于在PHILIPs公司工作的实践[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左凤菊.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视角[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1]刘玉华.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2]大野耐一(日),丰田生产方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13]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5]曹海敏.企业集团公司目标管理和责任预算的思考[J].会汁之友,2008,11

[16]李晋毅.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7]范东.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8]胡欢.精益成本管理在电子产业的应用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9]闫盛囝.纬创力公司精益生产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0]胡志祥.A工厂基于精益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1]吴咙.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2]何云霞.制造企业的全面成本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郑军.关于我国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

[24] Ali Rajabzadeh Ghatari, Mehran Masoomi. Designing a Cost Management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Management, Chemical,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Sciences (IMMCEMS'12),November 23-24, 2012 Bangkok (Thailand)

[25] Ficko, M., Drstvensek, I., Brezocnik, M., Bal ic, J.,and Vaupotic,B. Prediction ofTotal Manufacturing Costs for Stamping Tool on the Basis of CAD-Model ofFinished Product[J].

[26] Narong D K.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to TraditionalShortcomings of Cost Accounting[J]. Cost Engineering, 2009, 51(8): 11-22.

[27] Coopper. . Slagmulder . Pagh (1999).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lie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Management, Volume 8,Numberl 1 - 14

[28] Creese. Robert C. Cost Management in Le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CCE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2000(l)

[29] Hansen&Mowen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997, 354

[30] James R. Huntzinger. Lean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Lean byEstablishing Flow[M].336 Pages SBN: l-932159-51-7 May 2007

[31] Cooper, Robin and Slagmulder, Regine, Target Costing and Value Engineering ,Productivity Press, Portland OR, 1997

[32] John K Shank Vijay Govindarga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and Its value chainin Hand book of Cost Management 2002 Review,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