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优秀8篇)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一篇

道路桥梁是我国基础工程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而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桥梁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施工水平也所有提高。在道路桥梁建设时,会有公路与铁路、公路与桥梁、公路与公路之间交叉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复杂性能,而所要涉及的技术问题也会有很多,都是道路桥梁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交叉施工技术,是提高我国路桥工程质量的主要方法,因此本文根据交叉工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1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概述

按照道路桥梁建设中交叉工程的路线、位置及形式可以将其分成很多种工程,如公路和公路之间的交叉、公路与铁路之间交叉等类型,它的特点与道路的等级、性质以及交通量都有着重要关联。对于不同使用要求也会有不同的经济技术要求。而文章中对于道路桥梁的交叉施工技术作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来分析,高速路口的交叉工程是比较复杂的。它会受分流、路口方向等要素的影响,将其分成了很多形式,并且其间会发生多种的冲突。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环境的稳定性,对于车辆安全及其速度都会带来一些影响,甚至会使某一交叉口变成事故的多发点。因此,加强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施工技术是特别重要的。

2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平面交叉位置的确定

在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工程建设过程中,交叉口的车辆分流为左转、右转或者直行,最后都将会到达前进的行驶方向。所以说,在这个交叉口会出现分流点、交叉点等许多种的冲突,因此,加强规划的设计便显得尤其关键了。道路桥梁的平面交叉形式是与公路的等级、通行度以及管理方式和造价来综合考虑的,并要对其进行研究,以保证此路段的交通流畅度,并选出哪些是冲突和分散区。在有的情况下可能无法防止冲突区的问题,结合这种现象,通过管理方式及信号设施对它们进行几何布置。在道路桥梁的平面交叉区以内,把其设计成直线,在迫不得已情况下会选取曲线,使得道路半径要小于没有设置超高圆的曲线半径。另外,要适合路面应力平缓的要求。如果对于人行道等设施设置的时候,要先考虑人流量及其采取的何种管理方式,还要充分的知道该区域事故的出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是否严重等问题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可以为道路桥梁的建设带来依据。另外,还要对于四车道以上的平面交叉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及位置,对于3级和4级的公路,它们交通量比较小,则不必太多考虑交叉的选择情况。在3级交叉的转弯处,如果交通量比较大,这时则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平面交叉作正确的选择。另外,选择位置时,还要将交通的延误情况、行车的安全性等都考虑在内。在对平面交叉间距进行设置时,要先对1级与2级道路通畅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出它们之间的间距。这一现象要对纵向与横向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可设置立体交通。1级与2级道路是集散公路情况,而对乡村道路进行布置时,则要选取与干线相交叉的次要公路。

2.2确定道路桥梁的管理方式

在对道路桥梁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交叉工程可采取主路优先进行交叉,然后再进行信号交叉的方式。主路交叉比较适合在交通量非常大的T型路口或级别及等级都比较大的公共道路中;而信号交叉的方式比较适合在两条等级一样且交通量相等的公路之中。由于采取不同的选取标准,尽管两条公路间有着级别和主次之分,但如果公路双向交通量超过600时,如果采取主路优先的情况便会使交通出现延迟,如果交通量非常大,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对城市交通效率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主路交通量大于900的情况下,即便这样的情况下次路交通量并不大,但由于采取主路优先的方式,仍会导致车辆很难行驶到主流道路的间隙,从而对交通效率及其行车人员安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信号管理有着它独特的特点,在交通量比较大的地方有可能出现延误,所以最好在环形的交叉口进行使用。

2.3设计道路桥梁的平面交叉速度

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施工的时候,交叉工程的行驶速度设计要和此路段设计的速度是一致的,在两条公路等级、通行能力和交通量都相仿的时候,要结合车流量及其所要设计的标准来选择可以降低平面交叉内的速度,但不要低于此路段70%以下。另外,因为环境条件会带来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低指标情况下也要对平面交叉设计速度进行降低。在进行速度的设计时,转弯的车道交叉岔数和角度这也是重要的选择要素,它们的选择都要结合交叉类型、用地情况及交通量综合考量后再对其作好设计。另外还会有一种现象,如果交叉的地段是一个斜角,锐角的话要大于70。如果交叉岔数低于4条,且不会受地形环境的影响便可以降低角度,但必须要保持在60°以上。如果岔数是4条,则要选取环形交叉方式,并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设计。

2.4选择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处的公路线形

由于道路桥梁建设所需,在平面交叉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多数会采取大半圆的曲线或直线的方式进行,同时要确保相交角度小于70°。但如果相交角度非常小的时候,要符合道路的实际所需,还要对平面交叉前后范围内线形作一些调整,进而使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更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如果两条公路是相交的且处于平缓状态下,就要选择适合纵面线型的交叉方式,可以很好地符合通车的视距要求;如果设置的两组交叉范围内圆的曲线比较高,在此种现象出现时,次要公路的纵坡要按照主要公路的纵坡。结合前面所说的优先交叉管理的方式,确保主要公路可以贯穿整个横断面,进而加强了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合理施工。以上所说的情况,可能会由于地形及其环境和使用量的影响,对公路纵断面进行调整的话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要就要结合路段的实际,通过对主要与次要公路横断面进行观察并做出调整。

3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工艺探析

在对道路桥梁交叉工程进行施工时,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以前,先要与当地交通部门申请与协商,要确保方案可行性以后再进行活动。在实际进行施工前,要先对现场的情况作好调研工作,充分了解清楚地上与地下管线、埋藏物等设施的实际情况,进而方便与相关部门将重要设备设施保护方案协商好。在进行施工前将各方面手续进行完善,并防止与当地群众或单位出现纠纷。并根据施工的方案将技术交底工作做好,依据道路的实际需求,作好各警示标志,从而便可以进行合理规划,进而避免了道路桥梁的交叉点出现事故。交叉施工工艺包括交通警示标志的安置、中央的隔离及其路缘石的设置。在开工后要将原有的标志或其他设施进行消除。通常施工警示标识不要在公路建筑界限内进行安放,与路肩的边缘要保持25cm以上,并采取多柱式设置标志牌的方式。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工作,等放样完工后才进行开挖,在进行埋设前一定要先作好交通标识。隔离带要在30m左右进行拆除,在进行施工时尽量选择人和车少的时候进行,并安排专人做好指挥工作,通过汽车吊装与拖板车把它们运到特定场地做好保管,运输距离要在3km内。路基填筑时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来选择用不是洒水车,便道旁边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对边角和狭窄的区域要通过汽油平板进行人工夯实。排水管的涵管两边要设置排水沟,这样便可以保证排水的通畅。在路基填筑前,排水沟处预埋钢筋混凝土涵管,直径大部是80cm,具体的长度要根据路基放坡的坡脚来确定。其间要有专人指挥,涵管埋设完工后再进行分层回填土,高度在焊管顶部的50cm,然后通过机械振捣、压实,涵管两侧的填土用汽油平板进行夯实。在地下水位比较低的路段,则采用三步石灰土,处理前划分好作业区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干扰全部完工后还要对该路段交叉口没有改造部位作好还原,如之前拆除隔离带要恢复,原有交通标志要复原。如果在冬季进行的施工,那么混凝土工程要在次年3月后再施工,并做好准备和防护与检修等工作,这样便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4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基础工程,而交叉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量。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交叉工程施工技术,从而有效减少了交通运输中问题的出现,为行车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王小丽,陈文平.道路桥梁施工中交叉工程的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2).

[2]钱亮,韩冰.关于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5).

[3]赵大鹏,王伟良,汪思满,等.上海虹桥枢纽东交通广场、磁浮虹桥站钢结构与土建交叉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1(01).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二篇

随着人们对历次震害的深刻认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被广泛认可,对其研究已成为当前地震工程界的热点.该理论的特点在于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目标,要求结构在未来地震作用下具有可预见的抗震性能.我国最新颁布的桥梁抗震规范中虽有关于性能设计的规定,但仅仅是从概念意义上的考虑所得,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可操作的实施步骤.本文重点对钢筋混凝土桥墩破坏模式和性能指标的量化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简称08细则)为基础,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角度,通过与Eurocode8在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分类、场地类别、反应谱及地震作用、延性抗震构造和保证桥梁整体性连接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8细则与Eurocode8在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分类和反应谱方面具有相似性;两者在地震力折减方面有很大不同;指出08细则存在与性能有关的设计参数(性能指标)选择不适当、地震作用水准相对单一和减、隔震、耗能设计难以实际操作及采用不同地震力折减方式的不足.

2.分析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破坏特点和破坏模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试验结果,基于桥墩抗剪需求和能力关系,对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plfy/fc’、pyfyv/fc、轴压比、剪跨比(α/ho)和箍筋间距与桥墩截面有效高度之比(s/ho)进行双参数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确定各因素与桥墩塑性铰区抗剪需求与能力比值的相关程度,提出了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模式的量化方法;鉴于实际工程中弯剪破坏模式难于界定,提出F和S区破坏模式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与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桥墩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3.针对08细则中,不倒塌和限制破坏性能水平相对单一问题,结合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破坏特点和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需要,提出钢筋混凝土桥墩“五档”性能水平,从社会经济和震后调查角度,建立了性能水平决策和量化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国内外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桥墩抗震试验结果,建立了对应于“五档”性能水平的位移角量化指标,并与新西兰、日本和美国加州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表明该量化指标是合理的.

4.针对08细则中,E1和E2地震作用水平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E1’和E2’地震的概念,形成了“四水准”的地震设防;结合桥梁结构的“五档”性能水平和四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了17个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和“四水准”的抗震设防日标,形成了桥梁结构对应于不同抗震设防目标的构件性能水准,完善了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框架.

5.鉴于损伤分析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Kunnath钢筋混凝土桥墩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8种典型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研究,指出不同损伤模型确定的损伤指数差异较大,损伤指数发展趋势与实际试验中破坏程度不能很好对应;Park&,Ang模型与试验符合较好;等效延性准则考虑了低周疲劳效应,概念简单、应用方便.

此文是一篇桥梁抗震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桥梁抗震引用文献: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三篇

桥梁作为交通工程中的生命线工程,随着全球地震活动的频繁和气候环境的恶化,大量的桥梁同时面临着地震和风双重荷载的考验,具备足够的能力抵御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是进行桥梁设计时不可忽略的环节.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从输入(外激励)、系统(结构)、输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比较了桥梁抗震与抗风的区别和联系,以斜拉桥为例深入分析了斜拉桥地震响应和风振响应的特点,精细化分析比较了影响斜拉桥抗震和抗风性能的因素,探讨了在斜拉桥结构设计和制振措施选择中抗震和抗风关系的平衡,为今后桥梁抗震和抗风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桥梁抗震与抗风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以往斜拉桥抗震或斜拉桥抗风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作为动力荷载的地震和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有何差异和相似之处却不曾进行专门研究过.

从荷载输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地震和风的形成原因、存在方式、影响地震和风特性的因素,对比了两种输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地震和风荷载能量分布特点,得出了地震和风卓越频率的分布范围,地震的卓越频率多大于赫兹,而风荷载的卓越频率多小于赫兹.

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点不仅与荷载本身有关,还与结构本身的振动特性有关,结合地震和风卓越频率范围的不同,分析了不同桥型的振动特性及其对地震和风的敏感性,研究了影响结构振动特性的因素对结构振动特性的敏感性,给出了避免结构与地震或者风荷载产生共振时调整结构参数的最佳方式,分析表明:对于抗风而言,采用改变结构刚度的方法比改变结构质量更加有效,对于抗震而言,采用改变结构质量的方法则更加有效.

以过往抗震与抗风研究为基础,以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特性、结构振动特性的研究为依据,从设防要求、理论基础、计算方法、结构响应及制振措施等方面比较了桥梁抗震与桥梁抗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不同桥型对地震和风荷载的敏感性分析结论,斜拉桥抗震和抗风特点相对复杂,以象山港大桥为例,精细化分析了结构体系、桩-土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和风振响应的影响,首次提出并分析了桩—土作用对斜拉桥抗风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结构体系和桩-土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和风振响应的影响不同,桩-土作用对大跨度斜拉桥抗风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最后,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制振措施选择,使斜拉桥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都得到满足的问题,以实桥为例,探讨了桥梁结构设计中抗震和抗风之间的关系,并在制振措施的选择中,研究了改变输入和改变结构自身两种制振措施在桥梁抗震与抗风中的应用特点,重点研究了在进行结构抗震(抗风)设计时,如何选择避免结构的抗风(抗震)性能不受影响,采用数值分析和风洞试验的方法,证明了气动措施在平衡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中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四篇

大跨度桥梁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其安全性格外重要.如何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就使它们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以及合理的安全度,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几十年来,桥梁的抗震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由于抗震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结构动力学的随机理论在桥梁抗震中的应用就是近年来桥梁工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

(1)修正了《与规范反应谱相对应的金井清谱的谱参数》一文中求解绝对加速度反应方差积分的解析表达式中公式(13)的缺点,推导了地震激励为白噪声时,绝对加速度反应标准差σ_0(ω_c,ξ)的解析表达式.

(2)在桥梁抗震分析中,运用质量弹簧阻尼模型来模拟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考虑桩-土作用与否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3)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及反应谱方法,研究了大跨度桥梁的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及局部场地效应影响,并与规范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计地震动空间变化时,随机振动分析与反应谱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行波效应和相干损失对连续刚构内力有一定影响,多数情况下,随机振动计算结果要大于反应谱分析结果,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相当大,对于基础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桥梁,分析时应当考虑局部场地效应.

(4)结构参数和地震激励的随机性是桥梁抗震分析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在随机有限元中引入虚拟激励法,推导了有随机参数的结构在平稳随机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随机有限元递推方程.按局部平均理论和空间杆系分离随机场模型来离散、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矩阵正交化技术,减少计算量.然后求解随机有限元零阶、一阶和二阶递推方程组,即可求出具有二阶精度的均值和具有一阶精度的方差的结构响应.运用程序开发工具C++Builder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用Monte Carlo检验了程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计算了具有随机参数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和新式钢箱提篮拱桥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

(5)根据交变荷载作用下弹塑性有限元的基本理论,运用增量初应力方法,采用Jhansale模型描述材料的瞬态应力应变关系,推导了随机交变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有限元迭代列式.依据随机疲劳寿命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和疲劳累积损伤的Palmgren-Miner理论,结合随机加载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提出了一种估算桥梁构件在交变的地震荷载作用下随机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研究了大跨度钢拱桥有孔洞或截面受削弱的构件在地震激励下的低周疲劳寿命.

(6)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的动力可靠度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随机分析的响应面理论和规范反应谱方法,提出了一种分析具有随机结构参数桥梁抗震可靠度的方法.通过拟合的多项式函数来近似替代表示结构随机输入与输出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的功能函数,按照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其极限状态方程,进行可靠度分析.运用该方法研究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地震激励下设计基准期内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时考虑了结构参数和场地土的随机性,分别计算了连续刚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得到了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三水准设防标准”条件下的地震可靠度.结果表明,该桥设计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规划并建成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线路,而跨越深谷、沟壑、江河的高墩桥梁往往是这些线路中的控制性工程.西部山区高墩桥梁结构通常属于典型的非规则桥梁,超出了现有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范围,无现成规范可循.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山区高墩桥梁的结构特点,对非规则高墩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图揭示非规则高墩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需求和能力的复杂性.综合起来,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部分工作:

(1)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设计性能指标体系、位移延性能力计算方法、高墩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2)采用弹塑性梁柱单元和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分别建立墩柱的两种计算模型,深入讨论了墩柱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形成、塑性区扩展以及塑性转角、墩顶位移等结构地震需求,针对弹塑性梁柱单元模型中不同单元划分数量对墩柱地震需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计算模型在墩柱地震需求计算时的适用性.

(3)将增量动力分析应用于墩柱位移延性能力的计算,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和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墩高墩柱的破坏过程和位移延性系数,分析了地震荷载频谱特性、高阶振型、墩身质量效应、材料非线性水平等因素对单墩位移延性能力的影响,证明了增量动力分析作为一种求解墩柱位移延性能力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后对高墩位移延性能力计算方法、合理的性能指标和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4)采用三种不同墩高、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结构计算模型,以结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为参考量,分别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和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沿其横桥向或纵桥向计算结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讨论了不同结构形式桥梁的损伤破坏过程,以及墩身质量和高阶振型参与对非规则高墩桥墩身节点位移、截面曲率及临界状态侧向荷载或惯性力分布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采用截面曲率代替结构位移作为性能指标以确定非规则高墩桥梁结构相应的损伤状态.

(5)根据抗震设计性能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上述研究成果,考虑到墩身质量和高阶振型参与的影响,提出采用基于控制截面曲率的抗震设计方法作为非规则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要:桥梁在长期重荷载、大交通量的运营情况下,大部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对这些桥梁进行病害分析, 提出相应对策, 进行维修加固,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部分桥梁都具有一定的超载能力, 只要找到病害的原因, 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加固, 其大多数是可以继续运营的。本文探讨了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维修加固;措施

桥梁在使用了一定的时期后,由于气候、荷载、特别是超限超载等方面的原因,桥梁的损坏速度会不断的加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桥梁的维护,将会严重缩短桥梁的使用年限,甚至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桥梁的检查,及时地对桥梁进行有效的维护、维修与加固,对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承载及通行能力、保证行车安全、保持桥梁的良好的使用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分析

桥梁病害的定义一般都由定性标准和定量界限两部分组成。定性标准从病害的形状和表象上进行界定,以从外观上将病害明显区别开,它是确定病害种类的主要依据;定量界限是便于检查和处理的角度出发人为确定的界限。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裂缝、混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梁体表面剥蚀、结构构造的破坏、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等。钢筋混凝土桥梁按照病害不同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类:

1、完好或基本完好

桥梁结构基本满足上述要求,与建造时比基本没有可观测到的病害。

2、轻微损伤的病害

这类病害并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完整性及其使用功能,但要消除由于它们造成的损伤则需要额外的费用,有时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对结构作系统的观察。

3、一般性损伤的病害

这类病害虽不一定影响结构应有的承载力,但却使它们的使用性能下降,维护费用增大,有时还影响观感,使人们有不安全感。

4、严重性损伤和破坏性损伤的病害

这类病害往往表现为所采用的材料强度不足,或者构件残缺有伤,或者所选取的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者所安装的连接构造质量低劣或使用环境恶劣。

二、桥梁工程维修加固的措施

1、 桥面铺装层的维修加固。

(1)局部修复凿补法

将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表面凿毛,深度以使骨料露出为准;用清水冲洗干净断面并充分润湿,涂刷上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或其他粘结材料),最后在桥梁承载能力容许范围内,铺筑一层1~5cm 厚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2)重新浇筑混凝土面板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要:分析了桥梁建设管理现状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包括对工程物资成本的管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对工程技术的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去除隐患,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桥梁建设质量问题;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桥梁

引言

进人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国内大规模的工程项目也在悄然兴起,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更好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就要把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关,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建设新的技术控制体系,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散思维和创新管理理念。企业要盈利,离不开管理,如何管理好桥梁道路的建设,不仅关乎企业的盈利问题,还事关人们日常行车安全问题。

1.桥梁建设管理的现状

城市的发展使得公共设施建设的规模随之增大,而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速度加快使得很多工程漏洞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更多更快地获得利益,往往不顾工程质量而一味追赶速度,这就导致了很多隐患与问题的出现l[]。“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这是一个企业要获得盈利的永恒宗旨。施工管理项目需要对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约或合同中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合约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和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数额与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其中,桥梁工程管理以其复杂性、社会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确定了其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地位。早期的工程项目使用不合理或者本身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桥梁道路翻新重建,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与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z[]。施工项目的固定性、约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施工管理的特殊性,而管理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且要有高度的组织协调性,以上这些工程管理的特性都要求施工管理者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根据时间、内容变化来改变相应策略,要求管理者有优秀的组织强化能力。材料的选择、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施工环境都是影响桥梁管理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更要提高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而对于一些能够影响桥梁质量的因素,要加以控制与管理,争取在最小的损失下获得最大的盈利,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不出问题,同时还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桥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施工方面出现的病害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危害

最常见的病害有推移、裂缝和泛油等。其中大部分是由采用的沥青质量或者混凝土比重不合理造成的,再加之工程作业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都会造成桥梁道路的危害。

混凝土桥梁裂缝

桥梁的载重量远多于其承受能力,混凝土的热胀冷缩性质使得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桥面膨胀炸裂,以及施工时混凝土未能混合密实都是造成桥梁产生腹板裂缝的原因,对于桥梁危害,需要做到定时检查,通过监测排查隐患,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注意对桥梁进行定期保护s[]。

路基问题

路基是一条道路的基础组成部分,是路面的主体部分,其中排水不良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路面长期排水不良造成路基松软,强度降低,路基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就会引起滑坡等事故,这时的车辆运行会加重路基的松软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路堤边坡的坍塌更会造成行车安全隐患,要控制路基病害,就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路面的铺设。养生期间限制车辆行驶,在路边设置搭板和枕梁加固路堤。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l)最开始的招标管理体系不严谨,经常发生因为招标体系不完整而出现的不合理竞争,还有一味地压制价格导致施工成本过低,实施工程时就偷工减料,豆腐 渣工程频现,市场竞争造成的企业陷人经济困境中,资金短缺也制约了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2)施工方自身的信用问题。企业由于不重视信用问题而经常违约,不注重施工质量,拖延施工速度都造成了工程质量的降低。

3.桥梁工程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物资成本的管理

桥梁建设中会出现很多易损耗的物品,比如砂石、碎石、水泥和一些小型机器,要做好这些易损耗物品的回收循环使用工作,严格控制这些物品的使用量,使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水泥钢筋等物品使用时要注意度量,减少原材料损耗,而小机器等收库后要注意保管,损坏的机器要及时修复。对库存物资要做到合理安放,还要设立相应的标志并做好报表手续工作。

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桥梁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投资效益问题,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全问题,因此不容小觑。要做好质量管理就要保证施工前的质量,即在正式施工前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等预备工作,而且这项工作还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查。要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使施工方充分认识到保证质量的重要性,企业要遵循约定上的监管程序,在材料正式投人使用之前要抽样调查,施工过程中则要定好工程目标,并随工程进程而发生调整修改,合理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a[]。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业人员按照技术要求随时进行抽样检测,掌握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并要上交检查报告,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坚决严惩相关人员,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桥梁建设是一项复杂强度大且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不断更新管理措施以保证技术的实施,因此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要加强技术管理,首先就是要注意选拔出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彼此应互剩咬流互相监督和检查,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且不能互相包庇5[]。技术员和施工方要每天写报告记录施工情况,观察施工走向并适当提供技术调整,对测量仪器要进行有效精准的运用。此外,还要实施有效的工班管理制度,帮助施工人员树立起严谨的质量观,讲究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

4.结语

通过研究桥梁工程的管理可以看到,桥梁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现今我国的桥梁施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施工中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去除隐患,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毕瑞锋.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223.

[2]郭钦伟.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4(6):163,165.

[3]姜彦钊,曾范军.简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17.

[4]赵虎,母传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4(5):122一124.

[5]郭晓鹏.浅析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月.交通建设与管理,2012(15):15一16.

桥梁减震设计论文范文 第八篇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方法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中型桥梁建设也迅猛发展,目前使用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只能处理150m跨度内的中小桥梁,已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迫切需要.有鉴于此,有关单位已开展了规范修订工作.其内容之一就是对中大跨度桥梁的抗震方法(或原则)给出指导性建议.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及比较.例如,普遍认为,进行大中型桥梁抗震分析时需考虑地震激励的空间变化效应.但目前设计规范采用的反应谱法不能处理这类问题.时程分析法因计算量很大,亦难在工程中得到普及.随机振动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理论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国内外地震工程中还几乎没有获得实际应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计算复杂性.此外还有地震加速度功率谱的确定,计算结果的处理方法等等问题.虚拟激励算法突破了计算效率瓶颈,并且易于处理多点激励问题.因此,将随机振动法作为一种新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引入我国桥梁工程界不仅符合客观需求,体现了设计水平的现*展趋势;而且在方法论上也有了比较有利的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工程招投标国际化趋势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能够在规范中纳入有我国独特优势的技术手段,也有助于提高我国桥梁建筑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西方列强用此手段制约他国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本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围绕《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修订工作展开.不但为新版规范关键内容的扩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一些高效可靠的先进分析方法,而且对于超越当前规范内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 (1)将随机振动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了系统比较,作了大量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跨度桥梁在一致/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振动法进行结构抗震分析不但使桥梁设计更为安全可靠,而且简便易行.尤其是将规范涵盖的桥梁跨度范围扩大到150m以上时,给出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便的计算手段.